
近日,亞馬遜籌備已久的低價商店 Amazon Haul 在手機端 App 上線內測,預計將於明年進一步開放賣家申請。同時,TEMU 考慮推出第三方平台模式的消息也成為行業焦點。這兩大巨頭互相模仿對方的運營策略,跨境電商的競爭再度升溫。
01:亞馬遜與 TEMU 的“互相圍剿”
亞馬遜低價商店的推出,被廣泛解讀為對抗 TEMU 的舉措。自 TEMU 成立以來,其全託管和半託管模式吸引了大量跨境賣家,但也引發了一些不滿。
例如,服裝廠老闆老吳分享了他的經驗:
「在 TEMU 上,商家沒有定價權,利潤空間受限。我選擇觀望,是因為看到市場在變化。亞馬遜低價商店的消息出現後,我發現這種模式雖然競爭激烈,但更靈活。」
確實,亞馬遜的低價商店允許賣家擁有自主定價權和庫存管理權,並避免了過多的罰款政策,這對商家來說更具吸引力。而 TEMU 則透過開放第三方平台模式,試圖吸引更多商家入駐,增加商品種類和數量。
杭州某家居大賣表示,TEMU 開放第三方模式後,將允許賣家自主定價並承擔運營管理、物流清關等責任,雖然要求更高,但也意味著更大的銷售機會和流量入口。
目前來看,亞馬遜低價商店採取邀請制,商家數量較少,競爭壓力相對較小。老吳預測,在 TEMU 第三方模式正式開啟前,亞馬遜的低價策略或許能佔據一定優勢。
02:低價之外的競爭力
亞馬遜和 TEMU 在低價策略上展開競爭,進一步凸顯了中國製造的價格優勢。根據聖路易斯聯儲的調查,2023 年美國低價進口商品中,29% 來自中國,這表明中國製造在價格和品質上的綜合競爭力。

亞馬遜近期的一系列政策調整也反映出其努力鞏固市場的決心。例如:
- 降低賣家費用:2024 年上半年,亞馬遜宣布多次降低北美、歐洲和日本站點的銷售佣金及物流費率。
- 提供優惠支持:2025 年前不會提高美國站費用,並降低部分費用以吸引新選品增長。
- 靈活物流設置:低價商店貨物直接從亞馬遜中國倉庫發貨,沒有庫容限制,也不收取超齡庫容費用。
TEMU 則寄希望於第三方模式,透過更多樣化的商品和靈活的運營方式來吸引賣家,並優化消費者體驗。例如,在第三方模式下,賣家可以自主定價,從而緩解當前核價政策下的壓力。
03:未來競爭趨勢與挑戰
在低價平台的競爭中,不可避免會出現內卷化趨勢。老吳表示,隨著賣家數量的增加,流量和銷量爭奪將更加激烈,利潤空間可能進一步縮小。他的策略是盡早入駐低價商店,搶佔第一波紅利。
此外,地緣政治因素也可能影響市場格局。例如,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期提出可能對中國商品加徵 10% 關稅。這是否會對以低價為核心的電商平台造成衝擊?
事實證明,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並非僅靠低價格取勝。調查顯示,中國在許多商品類目中提供的是「價格適中但品質更好」的產品,即使加徵關稅,美國買家也很難找到完全匹配的替代供應商。
結語:亞馬遜與 TEMU,終將變成彼此的樣子?
從全託管到第三方模式,從高佣金到低佣金,亞馬遜和 TEMU 正在不斷調整策略,彼此靠攏。未來,誰能在低價市場中佔據更多的主動權,關鍵在於如何平衡賣家利益與平台規則,以及應對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。
對於跨境賣家而言,適應市場變化,抓住早期機遇,仍然是贏得競爭的關鍵所在。